1、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充分发挥自然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通过封禁保护、自然修复的办法,让生态休养生息。
2、二要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要以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水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三要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3、为控制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美国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生态保卫战。其主要的做法是,推行“农场法案”,鼓励弃耕,政府采取补偿制度,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天然草原,休牧返林还草。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返林返草面积达150000km2,约占全国耕地总数的10%,在此基础上建立自然保护区144个。
4、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这意味着在治理生态环境时,要注重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实现整体治理。例如,在治理荒漠化地区时,不仅要植树造林,还要考虑如何保护水源、防止风沙侵袭等问题,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整体改善。
5、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6、新疆在加强塔里木河干流、哈密东天山等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同时,构筑由阿尔泰山地森林、天山草原森林和帕米尔高原—昆仑山—阿尔金山荒漠草原三大生态屏障以及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边缘绿洲区组成的“三屏两环”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1、首先,封山育林是一种有效的自然恢复方法。通过封禁治理区域,减少人为干扰,让植被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这种方法可以保护现有植被,促进植物的自然更新,从而逐步改善土壤条件,减缓石漠化的进程。其次,退耕还林是将坡耕地和严重沙化的耕地转变为林地或草地,以恢复其生态功能。
2、土地石漠化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恢复植被、调整农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加强法制建设和生态移民等。首先,恢复植被是治理石漠化的根本措施。在石漠化地区,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3、加快城镇化和劳动力外出务工,有很多人口不依赖于土地了,这就促进了石漠化地区生态的自然恢复。另外,倡导农村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在西南地区农村积极倡导推广沼气、太阳能、电力和液化气。同时对没有条件进行更替的地方,推广节煤炉、节柴炉等,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减轻了环境压力,促进了生态恢复。
4、生物治理技术 生物治理技术是指利用现有的生物技术,通过人工途径恢复和重建岩溶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措施。在石漠化的生物治理中,形成了多种生物治理模式。
5、封山育林。充分利用自然修复能力改善岩溶地区生态状况。封山育林能很好地恢复生态。退耕还林。依据国家相关规定,保证粮食供求 人工造林种草。扶贫开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用其他方式增加收入,减低植被负担,有效保护植被。以上措施能有效从水土保持这个本质问题上防止和治理石漠化。
法律分析:(一)恢复原则。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以恢复林地土壤、恢复原有植被为主要目标,实行原地、同面积、等质量恢复,防止水土流失,避免立地条件恶化。(二)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工序要求和质量标准。
七)质量要求。造林面积不小于需要植被恢复的林地面积。当年造林成活率85%以上,林木分布均匀,无林中空地;三年后,林木保存率80%以上,郁闭度0.20以上或植被覆盖度30%以上,且分布均匀。(八)完成期限。
取土场修复/首要任务是确保削坡排水,减少地表积水,通过平整覆土,恢复地表结构。复垦绿化是关键步骤,种植适宜的植被,以加速土壤生态恢复。同时,设置截排水设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强化土壤稳定性。弃土场防护与复垦/弃土场的治理采用浆砌挡墙,实现渐变过渡,配合碎石滤水层,确保排水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