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规范(城市设计规范和导则)

2024-09-02

城市广场设计规范是什么

在城市广场的设计中,按照广场的质,用途以及路网中的分布地位,和不同功能来划分,它可以分为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纪念的广场等,甚至同一个广场在不同时间的作用也可以是不一样的,所以广场可以按照其不同的功能来进行设计。

广场应按人流、车流分离的原则,布置分隔、导流等设施,并采用交通标志与标线指示行车方向、停车场地、步行活动区。第13条各类广场的功能与设计要求如下:公共活动广场主要供居民文化休息活动。

广场设计坡度,平原地区应小于或等于1%,最小为0.3%;丘陵和山区应小于或等于3%。地形困难时,可建成阶梯式广场。与广场相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寒冷地区不应大于6%,但在出入口处应设置纵坡度小于或等于2%的缓坡段。

广场坡度设计:在平原地区,广场的设计坡度应小于或等于1%,最小值为0.3%。而在丘陵和山区,这一坡度应小于或等于3%。当地形条件困难时,可以考虑建设阶梯式广场。广场连接道路的纵坡度以0.5%至2%为适宜范围。在特殊困难情况下,最大纵坡度不应超过7%,在积雪和寒冷地区则不应超过6%。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的行业标准,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该规范适用于城市道路的设计,并取代了1990年发布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以下是该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 总则:规定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该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248号公告批准发布,并于2012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同时,废止了原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道路坡度要求:城市道路的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5%,在特殊困难情况下可降低至大于或等于0.3%。若纵坡度小于0.3%,则必须设置锯齿形偏沟或其他排水设施以满足要求。 广场坡度设计:在平原地区,广场的设计坡度应小于或等于1%,最小值为0.3%。而在丘陵和山区,这一坡度应小于或等于3%。

当城市道路出入口位于交叉口上游时,其与邻近交叉口的间距应取公式1计算值和表表2中的经验推荐值中的较大者;若出入口位于交叉口下游,则应取公式2计算值和表表2中的经验推荐值中的较大者。

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设计为5-75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1、.1 为确保居住生活环境宜居适度,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地利用土地和空间,保障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质量,规范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制定本标准。 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编制以及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2、【答案】:C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第0.6条规定,居住街坊内绿地应结合住宅建筑布局设置集中绿地和宅旁绿地。

3、【答案】:A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第0.3-2条规定,支路的红线宽度,宜为14m~20m。

城市道路开口数设计规范(开口间距)

当城市道路出入口位于交叉口上游时,其与邻近交叉口的间距应取公式1计算值和表表2中的经验推荐值中的较大者;若出入口位于交叉口下游,则应取公式2计算值和表表2中的经验推荐值中的较大者。

当城市道路出入口位于交叉口下游时,其与交叉口的距离应满足交叉口下游功能区长度的要求。这一长度可以通过停车视距来近似确定,具体计算方法见公式2。

当城市道路出入口位于交叉口下游时,出入口与交叉口的距离应满足交叉口下游功能区长度的要求,可通过停车视距近似确定交叉口下游功能区的长度,计算方法如公式2所示。

城市主干路上交叉口转角净距应不小于37米,次干道上交叉口转角净距应不小于23米,支路上交叉口转角净距应不小于9米。此外,主干道上经过交通渠化的交叉口在不同转弯半径下的转角净距要求也不相同,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