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希波丹姆斯—— “西方古典城市规划之父”,现实中的应用:希波丹姆莫斯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的建筑模式,。
2、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被称为西波丹姆斯模式(Hippodamus pattern)主要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以棋盘式的网状道路为城市骨架并构建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求得整体性的城市秩序和美感。成功的城市是古希腊时期的海港城市米利都城(Miletus)失败的代表范例是普南城。
3、是城市建设者。建筑工人,指从事建筑工作的工人。八十年代的建筑工人指在建筑公司工作的正式工人和临时工人。随着企业改革,部分建筑工人转业分流,部分人员成为建筑包工头。现在的建筑工人基本上是来自农村的农民,极少数为大学生。目前大学生人数有增加趋势·。
4、由“西方古典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提出的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以棋盘式的路网为城市骨架并构筑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求得城市整体的秩序和美的城市规划模式。 希波丹姆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和城市公共生活要求,提出把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住宅区。
5、紧接着,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奠定了理论批评的基础,他的美学观念深远影响了后世建筑的审美取向。同样,希波丹姆以米利都城的规划,被尊为城市规划之父,他的理念影响了城市的格局与功能。
凯文·林奇在其1960年出版的《城市意象》中,根据易为观察者了解城市的原则,界定了城市形态的概念。该理论认为,城市形态主要表现在五个城市形体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上。这些形体环境要素主要包括:路径、边界、场地、节点和标志物五元素。
【答案】:C 美国城市规划教授凯文·林奇在1960年出版的《城市意象》一书中,详细介绍了美国三个城市——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市市民的认知地图。他在城市意象理论中提出构成认知地图的5要素:标志物、节点、区域、边界、道路。
作为这学期的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的作业,我认真的拜读了林奇《城市意象》的第三章,现将我从本书中得到的一点见解感受和领会报告如下。凯文·林奇及其《城市意象》偏重于对城市环境认知的经验研究。他把城市空间的“意象”看作由路径、边沿、区域、节点和标志五种元素构成,企图以此揭示城市空间的本质。
历史背景:18世纪在英国实现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居住点的模式,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由于工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不断集中,城市人口快速扩张,农业生产劳动率的提高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迫使大量破产农民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各类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人口爆发性的增长问题。
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背景主要源于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以及随之产生的社会、环境和经济问题。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提升,使得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这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进而引发了住房短缺、卫生条件恶劣、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
近代英国以城市规划为手段,通过调整城市的空间布局来缓解“城市病”问题,形成了其城市治理的重要特色和成功经验。当规划实践的范围超出单座城市、扩大到特定区域时,城市规划即发展为区域规划。
学术思想的百家争鸣,商业的发达,战争的频繁以及筑城与攻守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当时城市建设的高潮。因此,东周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分工,引起了城市空间设计的削弱,导致城市空间整体环境质量逐渐下降。人们为克服这一弊端,提出了城市设计的概念,使城市设计工作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西谛: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在城市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使用。盖迪斯:分析了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
1、自然生态城市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麦克哈格、迈克尔·霍夫。伊安·麦克哈格(lanLennoxMcHarg)作为自然生态设计理论核心人物,提出了设计结合自然的思想,为城市设计建立了一个新的基准1。他认为如果要创造一个善良(humane)的城市。
2、李振海,这位1962年诞生于山东的学者,毕业于享有盛誉的北京大学,拥有硕士学位。他目前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任职,专注于水利电力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担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职务。他的职业生涯丰富多元,积累了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李振海对自然、环境和文化有着深厚的兴趣。
3、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Ian Lennox McHarg,1920-2001)教授是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宾夕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设计及区域规划系创始人、系主任。
4、年,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理论标志着生态社区思想的萌芽,倡导理想城市应兼具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20世纪20年代,巴洛斯和波尔克等人提出“人类生态学”,生态社区思想逐渐形成,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
5、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是一本由黄光宇和陈勇共同编著的专业书籍,它被列入了生态城市与建筑文化丛书中。该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其ISBN号码为9787030107008。它的发行日期是2002年8月1日,标志着第一版的诞生。全书共计276页,采用平装形式,开本为标准的16开,适合阅读和研究。
6、恢复性设计——在设计中运用种种科技手段来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代表人物有K.希尔(Kristina Hill)和A.丹尼斯(Agnes Denes)。最近又提出了生态展示性设计的概念,即通过设计向当地民众展示其生存环境的种种生态现象、生态作用和生态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
1、美国城市规划教授凯文·林奇在1960年出版的《城市意象》一书中,详细介绍了美国三个城市——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市市民的认知地图。他在城市意象理论中提出构成认知地图的5要素:标志物、节点、区域、边界、道路。
2、凯文·林奇在其1960年出版的《城市意象》中,根据易为观察者了解城市的原则,界定了城市形态的概念。该理论认为,城市形态主要表现在五个城市形体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上。这些形体环境要素主要包括:路径、边界、场地、节点和标志物五元素。
3、当然,最重要的我想应该是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的五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区域由节点组成,由边界限定范围,通过道路在其间穿行,并四处散布一些标志物,元素之间有规律地互相重叠穿插。 首先道路是观察者移动的路线(街道、运输线、运河等)。对许多人而言,道路是他们想象图象中的主要元素。
4、普遍情况中,一个具有魅力的城市都会有让这座城市闪光的节点,甚至一个节点的存在会引来关于这座城市一段美妙的故事。凯文·林奇把节点称为战略性焦点,指出节点如同区域分为内向和外向。城市的节点主要有公园、城市水系、广场等组成,它是人们对一个城市认知意识中的凝聚点和焦点,有的节点甚至就是一个城市与区域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