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后,提出了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包括保持基址的整体性与连续性、遵从基址的生态环境特征、生态、景观、防洪等多功能兼顾、以绿为主、生态优先、景观结合文化等,并对景观风格的定位、建筑小品的设定、滨水空间的处理、植物生态群落的设计、驳岸的设计、道路系统的处理等具体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2、总之,新时期城市滨河绿地环境的改造,必须以新的观念重新审视城市中这份宝贵的资源,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出发来进行滨水区的景观建设,把市民的活动引向水边。
3、结构复杂的自然群落形式,所以在设计时应以植物造景为主,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河道生态群落结构,以乡土树种为主,坚持适地适树、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增加景观异质性,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恢复城市滨水绿地退化的自然生态功能,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4、规划设计应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观个性,促进自然物能循环,构架城市生境走廊,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作为滨水绿地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加以体现。
5、防洪原则:滨水园林景观是指水边特有的绿地景观带,它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在滨河景观设计中除了要满足休闲、娱乐等功能外,它还必须具备一项特殊的功能,就是防洪性。滨水园林景观是指水边特有的绿地景观带,它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交错区。
6、丰富景观的层次感可以给设计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可以针对水体的不同表现形式、广场的设计形式、水景的丰富多样性以及不同设施的趣味性来丰富滨水广场景观的层次感,也可以为城市景观设计营造出一种特有的景观气氛。晟景文旅:营山白塔公园人文景观雕塑 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一般是指工业革命以来为了适应快速的城市化而产生的规划理论。主要有:空想社会主义(莫尔等)、霍华德“田园城市”、格迪斯出区域规划理论、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奥斯曼巴黎规划、美国“城市美化运动”、英国公共卫生法、住宅与城市规划法、美国分区区划法规、40年代制定的大伦敦规划等。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
历史背景:18世纪在英国实现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居住点的模式,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由于工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不断集中,城市人口快速扩张,农业生产劳动率的提高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迫使大量破产农民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各类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人口爆发性的增长问题。
第二章回顾了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从古代和中古时期的朴素设计,经过文艺复兴和产业革命的变迁,到现代城市设计的多元化与复杂性。通过历史的脉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演变和影响。
邻里和社会理论 住宅及其环境问题是城市的基本问题之一。美国社会学家C.A.佩里通过研究邻里社区问题,在20年代提出居住区内要有绿地、小学、公共中心和商店,并应安排好区内的交通系统。他最先提出“邻里单位”概念,被称为社区规划理论的先驱。
城市景观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领域,《城市景观设计:理论、方法与实践》深入探讨了其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该书从景观的定义出发,融合了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心理学、色彩学和植物学等专业知识,旨在理解影响城市景观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以及观景者与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
城市景观设计,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深入探讨了城市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理论篇、方法篇和实践篇。理论篇首先介绍了城市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包括景观的基本概念,如地理学、生态学在不同学科中的内涵,以及东方和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景观的认知差异。
如果您对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感兴趣,这本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可能会是您的理想选择。该书于2009年9月1日首次发行,作为第一版面世,提供详实的内容和深入的探讨。图书以简体中文编写,共计298页,适合深度阅读。开本为16开,页码布局合理,方便阅读。
首先,是景观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深入探讨了景观艺术设计的学科本质,包括其内容、形式和概念,以及它与人类行为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其次,景观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部分,详细阐述了艺术构思、布局策略和创作手法,以及空间形态和形式美构图的原理,这些都是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一部总结作者16年教学和科研成果的著作,全书共分六个章节,涵盖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各个方面。
首先,它以景观与环境的互动为基础,探讨了城市景观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轨迹。接着,课程重点关注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要素,如如何精细处理景观与建筑群体的搭配,以及空间布局的巧妙设计。此外,教程详细阐述了景观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实际作用,如优化日照、提升通风效果、减少噪音污染等。
1、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
2、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2007-04-29 19:06 第一节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考古证实,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虽然至今尚未发现有专门论述规划和建设城市的中国古代书籍,但有许多理论和学说散见在政治、伦理和经史书籍中。
3、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雅典宪章》(1933年)20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追随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主题“功能城市”发表《雅典宪章》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建筑师所制定、反映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
4、自由式布局:自由式布局在古代城市规划中也很常见,特别是在一些山水城市,如苏州。这种布局形式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街道和建筑群的布局灵活多变,因地制宜。在风水理论的影响下,城市的水系、道路和建筑往往与地形地貌紧密结合,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
1、生态城市理论 生态城市理论强调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互动,旨在创造健康、宜居、环保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理论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和美国,旨在通过城市设计改善城市的环境和生态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
2、无论城市设计是要体现城市美学,还是要展示城市空间的景观组织,或是表现城市的轴线艺术,都要运用其独特的城市构图理论,主要包括三大基础理论。
3、Florida(2003)认为构建创意城市的关键要素是“3T”理论:即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包容度(toler-ance),即:为了吸引有创意的人才、产生创意和刺激经济的发展,一个创意城市必须同时具备这三者。
4、包豪斯在设计理论上有三个基本观点: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5、田园城市是十九世纪四大城市设计(田园城市,1903;工业城市,1904;带形城市,1882;方格形城市,1811)理念之一。田园城市的概念演变 田园城市理论在上世纪50年代进入中国时,与消灭“三大差别”的社会动员相合,即“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严重差别”。
1、广义的场所理论——是以建筑及城市设计的专业人员为主体, 借助于旁系学科, 分析不同建筑场所中的历史, 文化、 人的活动等因定, 探求新的城市与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2、本书深入剖析了城市设计的核心理论和实践策略,旨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研究与教学相辅相成。全书分为8个章节,第1至4章侧重于理论探讨,详细讲解了城市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包括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概念,以及城市设计的核心理念、关键要素和通用方法等内容。
3、竖向布置的目的是改造和利用地形,使确定的设计标高和设计地面能满足建筑物、构筑物之间和场地内外交通运输合理要求,保证地面水有组织的排除,并力争土石方工程量最小。 竖向设计应说明设计依据,如城市道路和管道的标高、工艺要求、运输、地形、排水、供水位等情况以及土石方平衡、取土或弃土地点、场地、平整方法等。
4、理论基础为空想社会主义 源自莫尔乌托邦概念 代表人物--欧文、傅立叶。 欧文1817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州实践的协和村方案。博立叶1829年提出以法郎吉为单位及1500-2000人组成的大社会。戈定1859-1870年在法国Guise的工厂相邻处的实践。 法律基础--英国的《公共卫生法》、《贫民窟清理法》、《工人住房法》。
5、城市规划理论基础以城市生态学为主。城市规划理论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
6、以人为核心的城市设计思想。十次小组的城市设计理论强调以人的行为方式为基础,认为建筑与城市设计必须源于生活,体现人们实际的需求和行为习惯。他们主张城市设计应以人为本,将人的需求、行为和体验置于设计的核心地位。这种设计思想重视人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及对城市空间的使用和参与。